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
中西医结合为双相障碍患者点亮康复之光

在双相障碍的临床治疗领域,碳酸锂、丙戊酸钠等情绪稳定剂长期扮演着核心角色,堪称控制躁狂与抑郁交替发作的“中流砥柱”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平衡,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情绪的剧烈波动。然而,长期使用往往会带来一系列显著的副作用,给患者的生活质量蒙上一层阴影。

许多患者反馈,持续服药后,手部震颤、体重短期内飙升 20% - 30%、肝肾功能指标异常等情况屡见不鲜。更为棘手的是药物依赖性问题,一旦停药,情绪便会如脱缰野马般失控,要么陷入绝望的深渊,要么陷入狂躁的状态,让患者和家属苦不堪言。

中医对双相障碍有着独树一帜的认知。它将躁狂状态归为“狂证”范畴,抑郁状态对应“郁证”,认为其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衡、肝气郁结兼痰浊内阻。在治疗理念上,中医主张通过“调和阴阳、疏肝理气、宁心开窍”来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,而非像西医那样单纯地抑制情绪波动。这种整体调节的思维模式,与西医的对症治疗形成了完美的互补。

我的门诊医案:中西医结合的神奇疗效

曾有一位 27 岁的女性患者,病程长达三年之久。尽管她一直持续服用三种抗躁狂药物,但情绪仍每周剧烈波动 2 - 3 次。躁狂发作时,她能滔滔不绝地说到凌晨三点;抑郁期则闭门不出,持续自责,甚至出现木僵状态。家属无奈地表示:“药量不断增加,可人却像玻璃一样脆弱,稍有刺激就崩溃。”

面诊时,我发现患者舌质红绛少苔,舌边有瘀斑,脉象弦细而数,还伴有心悸、失眠、口干咽燥等症状。综合辨证,我认为她属肝肾阴虚为本,虚火上扰心神。

针对这一病情,我采用了知柏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方进行治疗。方中以熟地、山茱萸滋养肝肾之阴,知母、黄柏清降虚火,酸枣仁、茯苓宁心安神。同时,特别加入郁金、合欢皮疏解肝郁,龙骨、牡蛎重镇潜阳,形成了攻补兼施的组方思路。

治疗的首月,重点在于滋阴降火。患者反馈,夜间惊醒次数由 5 - 6 次减少到 2 次,情绪爆发频率降低了 40%。

进入第二阶段,我加强了健脾养血的治疗,加入白术、当归调理脾胃。依据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”的原理,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来提升患者的体质。

到了第三个阶段,引入交泰丸交通心肾,并逐步减少西药用量。

至第四个阶段,患者已经能够自主调节情绪,西药剂量减至初始量的 30%。

经过持续一年的跟踪治疗,患者社会功能完全恢复,不仅能正常工作,还重新建立了社交圈。这个案例充分印证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:西药在急性期能够快速控制症状,为中药调理争取宝贵的时间;中药则通过调节阴阳平衡、疏通气血运行,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。

正如《黄帝内经》所言: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。”当肝肾阴精充足、肝气疏泄正常、心神得以濡养时,情绪自然趋于稳定。这种由内而外的调节机制,正是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精髓所在。

中西结合:高效安全的治疗新路径

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。此外,还可以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
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够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者有用药方面的困扰,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 24 小时内与您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