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

双相情感障碍用药全解析:碳酸锂、丙戊酸盐、拉莫三嗪的注意事项

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同时具备躁狂(或轻躁狂)与抑郁发作特征的情感障碍,在我国被归类为重型精神疾病。在临床治疗里,心境稳定剂是核心治疗药物,其中碳酸锂、丙戊酸盐、拉莫三嗪应用极为广泛。本文将详细梳理这三种药物的注意事项,助力大家深入了解并合理使用。

一、经典首选:碳酸锂——双相治疗的“老牌功臣”

碳酸锂堪称临床应用历史最悠久的心境稳定剂,也是公认能够降低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药物之一。它常用于躁狂发作的治疗以及双相障碍的全程管理,是众多患者的首选药物。

碳酸锂的核心作用在于调节情绪波动。当患者处于躁狂状态时,它能有效缓解情绪高涨、冲动易怒等症状;在抑郁发作期间,又能改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等表现,帮助患者维持情绪的平稳状态。

然而,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留意不良反应。用药初期,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,还可能伴有手部细微震颤、头痛、睡眠紊乱等情况。长期服用时,则要警惕锂中毒的风险,锂中毒可能伴随反应迟钝等症状,还可能对肾功能、甲状腺功能造成损害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健康。

以下人群属于碳酸锂的禁忌人群:患有严重心肾疾病、甲状腺功能低下、电解质紊乱、严重感染的患者,低钠饮食者以及孕妇。老年人、哺乳期女性使用碳酸锂时需格外谨慎。

二、针对性选择:丙戊酸盐——特殊发作类型的“克星”

丙戊酸盐主要用于急性躁狂、双相障碍的治疗以及病情复发的预防。它对一些特殊发作类型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,例如伴有焦虑的躁狂、一年发作次数达到或超过 4 次的快速循环型、躁狂与抑郁症状并存的混合发作,以及对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。对于混合发作的情况,丙戊酸盐可作为首选药物。

丙戊酸盐的不良反应较为多样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下降等胃肠道不适症状,还可能出现嗜睡、乏力、记忆力减退等情况。部分患者会有脱发、过敏现象,少数人会出现低钠血症。对于女性患者,需要特别警惕丙戊酸盐可能诱发多囊卵巢的问题。此外,该药有致畸风险,长期服用还需关注肝功能的变化。

孕妇禁用丙戊酸盐;肝功能不全者使用该药时需谨慎,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测血药浓度、肝功能以及激素水平。

三、新型选项:拉莫三嗪——副作用相对较轻的“新星”

拉莫三嗪原本是一种抗癫痫药物,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双相障碍的治疗,属于新型心境稳定剂。

它的显著优势在于副作用相对较轻,部分轻微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自行缓解。拉莫三嗪主要适用于双相抑郁、快速循环型的治疗,还能有效减少躁狂的复发几率。

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眩晕、头痛、复视、恶心、呕吐等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过敏反应,其发生率约为 7%,且多在用药前两个月出现。因此,临床通常建议缓慢增加药量,以降低皮疹等过敏反应的发生风险。

严重心、肝、肾病患者使用拉莫三嗪时需谨慎;孕妇禁用。此外,拉莫三嗪容易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,例如药酶诱导剂、抑制剂等。在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前,患者务必告知医生,避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。

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大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,这很容易让患者对用药产生抵触情绪,进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双相障碍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患者坚持不懈地配合治疗。虽然严格遵医嘱服药并非易事,但患者并非独自在战斗—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家人和朋友也会给予支持和鼓励。只有积极配合治疗,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,回归稳定、健康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