苯二氮䓬类药物:长期使用的“保命”七法则
在精神疾病治疗和助眠领域,苯二氮䓬类药物堪称临床常用的“得力助手”。像阿普唑仑、氯硝西泮、地西泮等,都是这一类药物家族中的“明星成员”。它们能迅速缓解焦虑情绪、改善睡眠质量,效果显著,因此不少患者会选择长期使用。然而,“是药三分毒”,长期服用这类药物,有不少关键要点需要牢记。下面这7条建议,务必重视!
一、用药剂量,严遵医嘱
有些患者觉得,既然这药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些,那就多吃点,效果肯定更佳;还有些患者,感觉症状有所减轻,便自行减少药量,甚至直接停药。这种做法极其危险!
擅自增加药量,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加重。比如,白天会感到极度困倦、精神萎靡,走路都摇摇晃晃;还可能影响记忆力,刚做过的事情转眼就忘。而擅自减药或停药,病情极有可能反复,甚至比之前更为严重。同时,还可能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失眠加重等戒断症状,让人痛苦不堪。所以,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时间服药,切不可自行随意增减。
二、定期复查,监测指标
长期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,可能会对肝脏、肾脏功能造成影响,还可能干扰身体的代谢系统。定期前往医院复查至关重要,医生会通过检查肝功能、肾功能、血常规等指标,判断药物是否对身体产生了不良影响。一旦发现问题,就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,将伤害降到最低。
一般来说,刚开始用药时,复查频率会相对较高;待病情稳定后,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。但无论如何,都不能心存侥幸,长时间不复查。
三、不良反应,密切留意
苯二氮䓬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、乏力、嗜睡,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,工作、学习时容易走神;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口干、便秘,腹部胀满不适等症状。
如果症状较轻,可先观察一段时间,多喝点水,让身体慢慢适应。但如果症状严重,比如头晕得厉害,走路都站立不稳,或者嗜睡到严重影响正常生活,就必须立即与主治医生沟通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,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。
四、药物混用,务必谨慎
有些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,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。此时一定要注意,切不可自行随意将苯二氮䓬类药物与其他药物混用。
有些药物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合用,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,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,甚至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。例如,一些抗真菌药、抗生素与苯二氮䓬类药物合用,可能会使其在体内的浓度升高,副作用更加明显。因此,在服用其他药物之前,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,由医生评估能否合用以及如何服用。
五、用药期间,远离酒精
不少患者有喝酒的习惯,认为小酌一杯能放松身心。然而,如果在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期间喝酒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!
酒精和苯二氮䓬类药物都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,两者同时使用,如同“火上浇油”,会使这种抑制作用大大增强。患者可能会变得极度困倦,甚至昏迷不醒,呼吸也可能变得缓慢而微弱,严重时会危及生命。所以,为了自身健康和安全,服药期间一定要做到滴酒不沾。
六、病情稳定,逐步减药
虽然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够缓解症状,但长期服用并非长久之计。当病情稳定,症状明显改善后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考虑减药或停药。
减药和停药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,要循序渐进,就像爬楼梯一样,一步一个脚印。如果减药速度过快,身体可能无法适应,病情容易反复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,制定合理的减药计划,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减少一定药量。在减药或停药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,如有不适,及时与医生沟通。
七、心理支持,不可忽视
长期服用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患者,在身体适应药物的同时,心理层面也可能面临挑战。比如对药物产生依赖的担忧、病情反复的焦虑等。因此,除了遵循上述用药注意事项外,心理支持也不可或缺。
患者可以与家人、朋友坦诚沟通自己的感受,获得他们的理解和鼓励。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,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。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,提高生活质量。
苯二氮䓬类药物虽能带来一定的治疗益处,但长期使用需谨慎对待。牢记这七条建议,科学用药,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