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伤后梦魇(PTNs):中西医视角下的治疗探索与用药警示
提到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,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它带来的心理创伤以及患者的行为回避表现,却常常忽略了其中极为核心且棘手的症状——创伤后梦魇(PTNs)。
PTNs作为PTSD的标志性症状之一,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小觑。它不仅会让患者在睡梦中反复重温那些恐怖的创伤场景,承受剧烈的精神折磨,还可能导致患者日常功能受损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PTNs已被证实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。不过,积极的一面在于,有效改善PTNs往往能连带缓解PTSD的其他症状,这也凸显了针对PTNs进行治疗的重要性。
然而,当前临床治疗PTNs面临着现实困境:目前尚无任何药物正式获批专门用于治疗PTNs。即便常用的镇静助眠药,在应对PTNs时也可能因副作用明显或疗效不佳,出现“弊大于利”的情况。那么,在药物治疗领域,我们是否就完全无计可施了呢?
有研究对现有证据进行了系统梳理,将PTNs相关治疗药物大致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拥有不同质量证据支持的药物。这类药物包括哌唑嗪、多沙唑嗪、可乐定等降压药;三环类抗抑郁药、曲唑酮、米氮平等抗抑郁药物;非典型抗精神病药(如利培酮、奥氮平、喹硫平);此外,还有抗癫痫药加巴喷丁、托吡酯,以及抗组胺药赛庚啶等。
第二类是初步显现治疗潜力,但相关证据仍需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的药物。像雷美替胺、氯胺酮、苯海索等就属于这一类,它们在部分研究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,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。
第三类则是现有证据不支持使用的药物。包括文拉法辛、β受体阻滞剂、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氯硝西泮)及新型镇静催眠药等,目前的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在治疗PTNs方面效果不理想或者存在较大风险。
需要特别强调的是,上述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必须由专业医生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,如年龄、身体状况、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,患者切不可自行尝试用药,以免造成严重后果。
鉴于西药治疗PTNs存在一定局限性,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,PTNs的发病与“心神失养”“情志失调”密切相关。其核心病机主要包括“邪扰心神、心神失充”,因此在调理时需围绕“安神定志”展开,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治疗:
肝郁化火证
若患者噩梦频繁,且梦境多与创伤场景紧密相关,醒后容易出现烦躁易怒、口苦咽干等症状,甚至伴有头晕头痛,这多是由于创伤后情志郁结,日久化火,火气上扰心神所致。针对这种情况,调治以“疏肝泻火、安神定志”为主,常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加减。同时,可配合情绪疏导,帮助患者减少情志刺激,促进病情恢复。
心脾两虚证
若患者在噩梦后常感心悸乏力、面色苍白、失眠健忘,日常食欲不佳、精神倦怠,这多是因为创伤耗伤了气血,导致心脾两虚,心神失于濡养而发病。调治时以“健脾养心、益气安神”为核心,常用归脾汤加减。在生活中,患者可适当食用红枣、山药等具有健脾养血功效的食材,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,以免加重病情。
痰热扰心证
若患者噩梦内容荒诞离奇,醒后胸闷痰多、口苦黏腻,部分人还伴有腹胀、大便不畅等症状,这多是由于体内痰湿积聚,日久化热,痰热交阻,扰动心神引发。调治需“清热化痰、和中安神”,常用温胆汤加减。在饮食上,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,减少痰湿的生成,有助于病情改善。
心虚胆怯证
若患者噩梦后易惊醒,醒后难以再次入睡,平时怕声响、遇小事易慌张,甚至不敢独处,这多是由于创伤损伤了心气,导致胆气不宁,心神失护而致。调治以“益气镇惊、安神定志”为主,常用安神定志丸加减。此外,患者可在专业指导下按揉神门穴、内关穴,这两个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,可辅助治疗。
中医讲究辨证论治、一人一方,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,治疗方案也需因人而异。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受PTNs等精神问题的困扰,一定要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切勿自行用药。
注意: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!